• 物理應用
  • 化學應用
  • 環境教育
  • 奈米科技
  • 地球科學
  • 展品影片
  • 教學包申請
  • 國小課程專區
地球科學
首頁 >教學資源>地球科學
  • 板塊交界帶與地震帶分布
  • 板塊構造運動
  • 侯依伶
  • 檔案下載
    教案全文 |

板塊交界帶與地震帶分布

展品名稱:全球地震帶的分布

課程主題: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國三上<板塊構造運動>

展品位置:四樓科學開門廳

 

展品說明:以展示板展示全球地震帶的分布位置,並以燈箱說明地震帶上所發生地震之地震規模的分布狀態。

  

 

  大多數的地震被認為是與板塊運動、火山活動或隕石撞擊等自然因素相關,其中板塊運動更是造成地震發生的主因。全球常見的地震帶約分布在三個位置,包括:

  1. 環太平洋地震帶

    位於在太平洋周圍沿大陸邊緣。西從阿留申群島起,經千島群島、日本、琉球、台灣、菲律賓、印尼至紐西蘭。東從阿拉斯加起,經北美和中南美洲西海岸,直至安第斯山南端。全世界約80%的淺源地震,90%的中源地震和幾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帶,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世界總能量的80%。

  1. 歐亞地震帶

    也叫地中海—喜馬拉雅地震帶,這是一條橫跨歐亞大陸,從地中海北岸開始,包括意大利半島、西西里島,經土耳其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北部,直至中國青藏邊境,南邊沿喜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,又經蘇門答臘島、爪哇島至伊里安島(紐幾內亞島),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,地震帶的分支也伸入新疆,轉甘肅、陝西。

  1. 中洋脊地震帶

   

參考網址連結:

  • http://www3.nstm.gov.tw/earthquake/A_1_4_a.htm
  • http://tgru.geog.ntu.edu.tw/GeogManager/magazine/NO_02/CH_8/SEL_1/2-9.htm
  • http://gis.geo.ncu.edu.tw/921/teach/%E5%9C%B0%E9%9C%87%E7%9A%84%E6%99%82%E7%A9%BA%E5%88%86%E4%BD%88%E9%A6%96%E9%A0%81.htm
TOP
Copyright© 2014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版權所有 |網站導覽|全文檢索|聯絡我們
地址:80765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 |電話: 07-3800089|傳真: 07-3878748
請用IE 、Firefox 或Chrome觀看本網站
今日瀏覽人數0083人|總瀏覽人數0686569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