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國小-小女子拔河
-
滑輪組的應用(第八冊第一單元)
-
簡單機械-動力的傳送
-
40分鐘
-
焦恒永
-
1.定滑輪是一種位置固定的滑輪,動滑輪是一種跟著重物移動的滑輪,將兩者組合起來稱為滑輪組。
2.藉由簡易水平式變化來改良垂直式的滑輪組。
3.藉由水平的小女子拔河器來實際操作,讓學生觀察到省力的效果。 -
PVC塑膠水管x2、塑膠曬衣繩、金屬環扣、抹布(舊衣物)x4條、膠帶、拉力計(0~40kg)
-
一、 教師事先檢查塑膠曬衣繩是否牢固。
二、 雙手握緊PVC管時,必須保持水平,不可歪斜,以免影響實驗效果。
三、 拉動塑膠曬衣繩時會有摩擦PVC管現象,小心塑膠曬衣繩側滑;若學生在家自行操作時,一定要有家長在旁確保安全。
- 時間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資源
-
10分鐘一、 生活連結與預測
1. 引起動機:「滑輪組」雖然好用,但是一樣有缺點,一樣有困擾,想一想有哪些問題呢?要怎麼改良呢?
2. 生活連結:列舉一般生活中哪裡有滑輪組的例子,觀察力量大小、施力方向、繩子長度、人與物體的相對位置等。
3. 舊課程回顧:複習「定滑輪」的優點與缺點,並告知如何改進缺點部分,就變成「動滑輪」了,但是老天絕對不會白白的讓你省力,它會浪費你的「時間」。科學家又把它結合成「滑輪組」,用來省力與改變方向。 -
20分鐘二、 操作與觀察
1. 將抹布摺疊成細長條(3~4cm寬)後,纏繞在PVC管的兩端並以膠帶固定,且外側各預留8cm的長度;或是在PVC管上各黏兩條泡棉膠,避免塑膠曬衣繩滑動,記得手要握在泡棉膠外側。
2. 利用金屬環扣將塑膠繩、一支PVC管固定好。
3. 依據操作步驟進行實驗
4. 探究發展:
(1) 請兩位學生各自握緊PVC管的兩端,一位當成支點(有金屬環扣的),另一位當成抗力(被拉的重物),兩人間隔2公尺遠。
(2) 塑膠曬衣繩開始纏繞在兩支PVC管一圈後,掛上拉力計。請第三位同學來拉動,看看要施多少的力才能拉動同學(抗力)。
(3) 再纏繞第二圈後,觀察拉力計上的讀數,看看要施多少的力才能拉動同學(抗力)。
(4) 再纏繞第三圈後,觀察拉力計上的讀數,看看要施多少的力才能拉動同學(抗力)。
5. 請學生對所觀察到的實驗結果進行描述,並發表結果。 -
5分鐘三、 原理說明
1. 「定滑輪」:優點是組裝方便、可以改變施力方向,但缺點是無法省力;「動滑輪」:優點是可以省力、施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,但缺點是組裝較不容易、穩定性不夠、拉出來的繩子較長等等;「滑輪組」:優點是能更加省力、施力方向可靈活變化,但缺點是組裝較不容易、穩定性差、拉出來的繩子更長、價格變化更大等等。
2. 將滑輪組的三個定滑輪由垂直式的結構改變為水平式的,且合併到同一口徑PVC管上,改善一些缺點。相同的,三個動滑輪也是合併到第二支PVC管上,改進不穩定的因素。
3. 繩子的問題:細繩、軟繩密合度較好,但摩擦力較大,所以改用塑膠曬衣繩使得摩擦力較小一點。
4. 補充:
(1) 能量損失:機械效率=有用的功(物體獲得的能)/輸入的功x100%
(2) 省力程度:機械利益=抗力(物體重量)/施力 -
5分鐘四、 問題與討論
1. 纏繞一圈、兩圈、三圈時,哪一種情形較省力?
2. 請說明何者是動滑輪的變形?
3. 想要越省力時,所拉出來的繩子長度將會越長還是越短呢?
4. 「滑輪組」具有圓形的輪子隨繩子轉動,二支(PVC管)卻是不能轉的,要如何說明其中的差異呢?
5. 摩擦力會出現在哪裡呢?為什麼一般的「滑輪組」很少提到摩擦力呢?
6. 改變繩子長短或兩位同學的距離等等因素,會影響實驗結果嗎?
7. 有可能只利用兩位同學或是僅剩下一位同學來操作實驗嗎?困難度會增加還是減少?
8. 從「滑輪組」的優缺點來看,似乎可以以「小女子拔河器」來改進、替代,但是從人數上卻增加了,你認為有效益嗎?哪一種方案比較好呢?